為保障農業生產道路暢通,切實解決群眾眼前問題,張母橋鎮陡河村對村內破損機耕路進行拓寬平整,打通了農機入田“最后一米” 。
陡河村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但農田間原有的土路狹窄崎嶇,雨天泥濘難行,大型農機無法進場,農產品運輸成本居高不下。今年春耕期間,村民劉大叔提出訴求:“書記,我們生產隊的機耕路太難走了,種莊稼都要靠人工干!能不能想想辦法加寬一下機耕路啊?”這條建議迅速被納入村黨支部的重點議事日程。
經過充分調研和討論,陡河村著手對機耕路開始進行修整。在聯系好挖機設備后, 村“兩委”帶頭參與路面鋪設工作,與村民志愿者一起扛著鐵鍬搬運石子、平整路面,齊心協力將機耕路修繕平整。這條長約1公里、寬4米的機耕路,正是陡河村黨支部踐行“無事”找書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破解群眾急難愁盼的生動實踐。
“以前這條路坑坑洼洼,農機進不來,稻子得靠人背出去。現在路修通了,省時省力還省錢,真是給咱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看著新修平整的機耕道路,附近村民拍手稱贊道。
為落實無事找書記各項工作,積極解決群眾的煩心事,陡河村還通過建立網格化聯絡群、發放便民聯系卡,優化工作方法。下一步,陡河村將繼續聚焦民生項目,及時了解村民生產生活困難,滿足村民生產生活需求,讓黨建紅成為田野間最亮眼的底色,切實做到惠農、助農、興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