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金風送爽,張母橋鎮的杭白菊園內閃爍著一片“銀光”,走進園內,陣陣清香沁人心脾。然而,豐收就在眼前,部分首次引進菊花種植的村民們卻因采摘經驗不足而面露愁容。就在此時,一支支由村兩委干部、青年志愿者組成的“助農志愿服務隊”悄然來到田間地頭,他們手把手指導村民科學采摘,用實際行動助力村民增收,譜寫了一曲干群同心、欣欣向榮的和諧樂章。
志愿下鄉送技巧。“這杭白菊有的開了大花,有的還是花骨朵,到底摘哪種才最合適啊?”面對村民徐大叔的困惑,志愿者小李一邊示范一邊耐心講解:“您看,現在收購要求咱們摘這種較大的花骨朵兒,一來廠家需要這種,二來這種比較重,能賣上價錢,小的先養一養,現在摘可惜了!大花留到最后摘。”志愿者們不僅現場打電話詢問收購廠家采摘技巧,向村民演示采摘手法,還對如何科學提升大家的售賣收入出謀劃策。
義務幫摘解愁盼。除去技術指導,志愿服務隊的主要任務還有幫組村民解決實際難題。針對部分留守老人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他們主動幫忙采摘;該鎮長沖村葉大伯夫妻留守在家,眼瞅著滿園菊花長勢旺盛卻因勞力不足犯了愁,想起該村“無事找書記”行動宣傳的志愿服務后,葉大叔聯系村包片干部提出了困難訴求,不曾想次日村干部就帶著志愿隊走進了他家屋后的菊花園中。
系統助銷有保障。據悉,為將發展集體經濟與村民增收有效結合,2025年伊始張母橋鎮便與該鎮杭白菊產業發展大戶制定了發展計劃,由黨委政府牽頭號召各行政村發動村民展開菊花種植,菊苗、栽培技術由大戶提供的同時,各村兩委干部專門負責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傳遞指導、階段性菊花培育志愿助力等工作,確保村民認領到園地里的菊花產業順利發展,秋后收獲的花朵再由村兩委對接大戶認購回收,如此系統性的保質保銷,切實為該鎮大戶和村民實現“銀花”經濟雙贏做出了重要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