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伊始,百神廟鎮錨定“學產業經驗、悟振興方法”目標,組織青年干部走出機關、沉到一線,深入鄭圩村匯德水產、明公農業及金東村安徽翰岳農林科技的田間塘頭與生產現場,他們俯身蝦塘看龍蝦種苗繁育、駐足直播間觀土豬肉銷售、走進甜柿園察生態種植,零距離觸摸百神廟特色產業的創新脈搏,也見證了企業如何以新路徑、新打法,為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三家企業在鄉村振興賽道各亮實招,不僅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更成為青年干部“取經”的鮮活樣本,讓“學思”有了具體參照。匯德水產在500多畝蝦塘里精耕“科技田”,以精細化繁育技術實現澳洲淡水龍蝦種苗70%-80%的高成活率,憑過硬品質打開江浙滬市場,其“科技賦能+農戶聯動”的模式,讓青年干部悟到產業提質才能帶動富民增收;明公農業打破傳統銷售壁壘,把土豬肉搬上抖音、視頻號直播間,用原生態養殖場景圈粉無數,年銷售額近2000萬,更借電商扶貧讓34名貧困戶、200多農戶人均年增收2200元,其“電商破局+助農增收”的實踐,為破解農產品賣難提供了可復制思路;安徽翰岳農林在160余畝“太秋”甜柿園深耕“生態功”,以人工除草保障“零農殘”,精品果專供商超,后續將推出采摘游、開發深加工產品,讓一顆甜柿實現價值升級。其規劃的“生態探索+三產融合”路徑,既錨定了生態底色的堅守,更著眼于通過延伸產業鏈、拓展新業態,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為鄉村產業生態化、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可參考的方向。
此次探訪不僅讓青年干部真切感受到百神廟鎮農業產業的創新活力,更凸顯出企業作為鄉村振興“主力軍”的關鍵作用。匯德水產的科技賦能、明公農業的電商破局、翰岳農林的生態探索,各自走出了特色發展之路,為當地產業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鮮活樣本。未來,隨著更多本土企業持續發力,必將進一步帶動農戶增收,為百神廟鎮繪就產業興旺、百姓富足的鄉村新圖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