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鄉村綠意盎然,田園蔥蘢,山清水秀,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走進棠樹鄉桂花村的瓜蔞種植基地,放眼望去,已經掛果的瓜蔞經過一冬的孕育,一春的生長,一個個飽滿圓滑,恣意地吮吸著輕柔的陽光,一派豐收的景象。一片片綠色、一個個瓜蔞,給大地帶來了無限希望。
經過兩年的經營,桂花村瓜蔞種植基地已經形成規模種植優勢,小瓜蔞變身“金瓜瓜”,牽出“富民強村”的大產業,讓群眾的“小日子”美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瓜蔞,又叫吊瓜、野葫蘆,多年生藤本植物,塊根圓柱狀,富含淀粉。它渾身是寶,果子能入藥,也能加工食用。“今年瓜蔞長勢很好,看到這個瓜,心里舒坦得很,特別開心。”棠樹鄉桂花村合心組村民舒仁明激動地說道。
“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品嘗到瓜蔞籽,覺得味道不錯。之后,便下定決心,在這里做好瓜蔞產業,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舒城基琳果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基林講道。
桂花村自兩年前開始引進瓜蔞種植,經過一年的摸索發展,如今,瓜蔞種植面積已達40畝。作為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瓜蔞種植基地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平臺。村民舒仁明自合作社成立便在這里工作,主要負責瓜蔞的日常養護。談及這份工作,他很是滿意。“平常都在這里工作,每個月在家門口就能領到工資,現在生活也是越來越好了。”
一個好產業,就是讓村民致富、幸福的產業。隨著瓜蔞產業的不斷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民們的幸福指數日益提升。“以前村集體沒有什么收入,眼下,我村正在總結瓜蔞種植的經驗,準備擴大規模,一方面給我們村集體帶來了收入,另一方面,也給我們增加收入,帶動更多的農戶發家致富,讓我們的老百姓十分滿意。”棠樹鄉桂花村黨支部副書記王美斌講道。
據了解,桂花村去年種植的瓜蔞的成功經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不錯。預計今年瓜蔞子每畝產量5000斤左右,凈瓜蔞子450斤左右,純收入35萬元左右,全年帶動了桂花村周邊村民就近就業、分享田租、增效增收。
近年來,棠樹鄉積極引導各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能手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規劃和培育新型旅游商品。按照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思路,通過利用荒地、流轉土地,下一步,該鄉將以桂花村“瓜蔞經濟”產業為契機,進一步發展特色產業,讓特色農業呈規模化、多元化發展趨勢。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