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母橋鎮長堰村的田埂間,一場由鄉賢發起、干群共赴的“清淤行動”,不僅讓淤塞的水塘重煥生機,更如一股清泉,滋養出鄉村振興中“好人好事蔚然成風、文明鄉風浸潤人心”的動人景象。
長堰村卜莊組的童和安,是當地群眾口中“把根扎在故土”的企業家。當看到村里的水塘被厚厚的淤泥侵占,雨季積水威脅農田村莊安全,水體惡化影響生活環境時,他沒有袖手旁觀。“咱能把企業做起來,全靠鄉親們當年幫襯,現在家鄉有需要,我必須站出來。”樸實的話語里,是對故土的深情。
童和安主動牽頭清淤造田,從想法落地到機械進場,他全程跟進。村“兩委”依托“無事”找書記機制,迅速協調施工用地、組織村民義務投工,兩臺大型挖掘機在水塘中忙碌作業,淤泥與雜物被一一清理,原本沉寂的水塘逐漸恢復流通的活力。這場由鄉賢帶頭、群眾參與的行動,不僅解了村莊的“環境難題”,更讓“致富不忘本、富了幫鄉鄰”的美德在鄰里間口口相傳。
在張母橋鎮,童和安的善舉并非個例。近年來,該鎮始終以“好人好事”為抓手培育文明鄉風,通過挖掘鄉賢資源、搭建群眾參與平臺,讓“奉獻家鄉、互助友愛”成為鄉村最鮮明的底色。
此次清淤行動中,村民們自帶工具義務投工,老黨員主動現場調度,村“兩委”干部全程服務協調,生動詮釋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協作精神。清理后的水塘不僅恢復了防洪排澇功能,更是村民日常生產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現在的水塘,水體清澈、岸坡整潔,與周邊農田相映成趣,勾勒出“水清、岸綠、景美”的鄉村新貌。
如今的張母橋鎮,好人好事如春雨般滋養大地:鄉賢返鄉投資興業帶動就業、村民自發組建志愿服務隊關愛留守老人、鄰里互助解決生產生活難題……這些點滴善舉匯聚成文明鄉風的暖流,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讓這片土地在崇德向善的氛圍中,向著更美好的未來穩步前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