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如何凝聚各方力量、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成為破題的關鍵。河棚鎮龍骨村以成立鄉賢理事會為突破口,搭建起鄉賢與家鄉的“連心橋”,讓在外游子心系故土、反哺桑梓,走出了一條“鄉賢聚力、共謀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廣納賢才,匯聚鄉村振興“最強大腦”。河棚鎮龍骨村曾面臨人才外流、發展思路受限等困境。為破解這一難題,村黨支部主動作為,通過“線上邀約+線下走訪”雙線并進,廣泛動員鄉賢參與家鄉建設。一方面,召開返鄉成功人士座談會,以“家鄉情”為紐帶,邀請在外企業家、技術專家、退休干部等共話發展,座談會上一位在外創業的企業家感慨到:“雖然我在外打拼多年,但心里一直牽掛著家鄉。看到家鄉現在這么重視發展,愿意聽取我們的意見,我特別感激,一定要為家鄉做點事。”;另一方面,村干部上門拜訪知名鄉賢,傾聽他們對產業規劃、基層治理的建議。同時,龍骨村創新選拔機制,通過“個人自薦+村民組推薦+黨支部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選出48名政治素質高、群眾威望好、帶富能力強的鄉賢加入理事會,涵蓋經濟、文化、法律等多個領域,為鄉村振興注入“智慧活水”。
化解矛盾,筑牢鄉村和諧“穩定器”。針對農村矛盾糾紛多發的特點,鄉賢理事會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成為化解矛盾糾紛、促進鄉村和諧的重要力量。每當村里出現矛盾糾紛的苗頭,鄉賢理事會便會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協同村兩委成員以及包村鎮干,組成一支專業且高效的矛盾調解工作隊。他們都以真誠的態度、溫和的語氣與群眾拉家常,充分發揮“中間人”的作用,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他們用樸實的語言、真實的案例,向當事人講清道理、講明利害,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互相理解。通過這種方式,龍骨村鄉賢理事會成功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糾紛。
紓困解難,織密困難群體“保障網”。自鄉賢理事會成立后,鄉賢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資金支持方面,鄉賢們慷慨解囊,在節日來臨之際,他們主動出資捐款,用于購買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并送到困難群眾家中。鄉賢夏先生說:“我從小就生活在龍骨村,小時候父母外出打工,我是鄉親們看著長大的,如今我有能力了,就想讓鄉親們過得好一點”。在智力支持方面,鄉賢們積極為村莊發展出謀劃策。龍骨村的特色產業是水稻種植,在大米上市的關鍵時期,鄉賢們充分發揮自身廣泛的人脈優勢,積極搭建銷售橋梁,與各地糧食經銷商、大型商超等對接,通過線下推介、線上對接等多元化的方式,全力幫助村里拓寬大米銷售渠道,為龍骨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