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建筑大學藝術學院18名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奔赴千人橋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他們以墻為紙、以筆為媒,為五里橋村與韓橋村的和美鄉村建設注入藝術活力,在高溫中書寫青春實踐故事。
為避開午間酷熱,師生們開啟“早晚作戰”模式:清晨 4:30,當鄉村還浸在晨露里,他們已帶著顏料、工具就位;上午10:00暫別畫墻,下午3:00再迎熱浪,一直創作到晚間8點。墻體畫形式多元,長卷舒展如田園長詩,單幅精巧似節氣剪影。創作時,老師把控設計、現場指導,學生們分工協作,勾線、填色、打磨細節,當地村干部全力保障,協調場地、物資,讓藝術創作順暢推進。
從畫面看,節氣元素成為點睛之筆——谷雨水鄉的青蝦游弋,立夏草莓園里的豐收笑靨,秋分魚米之鄉的金黃稻浪。還有展現農事的長卷,把鄉村耕耘、收獲場景與自然風光、人文情懷相融。這些作品扎根鄉土,用藝術語言詮釋鄉村獨特魅力,讓墻面“活”成鄉村文化的生動注腳。
此次實踐,是校園藝術向鄉土大地的延伸,更是高校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的生動探索。學生們以青春畫筆繪就和美鄉村新景,在汗水中收獲創作成長,讓藝術真正成為連接校園與鄉土的紐帶,推動校地融合發展,為鄉村文化振興寫下充滿活力的注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