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日,萬物并秀;美育之花,盡情綻放。5月19日至25日,2025年舒城縣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緊緊圍繞“讓文化館成為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這一主題,將文化館“美育學校”“百姓舞臺”和“群眾樂園”的形象展現出來。通過開展一系列有溫度、接地氣的文化服務活動,打造一場“藝”彩紛呈的全民美育盛宴,多場景、全域式呈現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核心職能,吸引群眾走進文化館、愛上文化館。
文藝賦美全民熱“享”。該館始終致力于為群眾搭建自我創作、自我參與、自我表現的舞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樹立“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良好形象。首屆“古井貢酒·年份原漿”杯舒城縣“奮斗在春天里”主題征文大賽自開展以來,全縣職工群眾及廣大學生等努力創作、踴躍投稿,共征集稿件85篇,涵蓋傳統詩、詞、賦、散文及小說等諸多體裁,作品充分展現了舒城新面貌新成就,展示出奮斗者的時代風采。5月25日舒城縣第三屆“歡樂龍舒·童心向黨”少兒才藝大賽在舒城職業學校圓滿舉行,活動現場近70個節目的精彩演繹,充分展現了我縣青少年美育工作的豐碩成果,也是文教融合促進學校美育社會美育共建共享的生動實踐。一位孩子的家長由衷感嘆道:“這次的活動組織得實在是太好了,給了孩子們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
非遺傳承全民熱“學”。生動的美育課堂,不止于群眾文藝的狂歡,還在于寓教于學、寓學于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全民的文化素養。近期,該館邀請竹編(舒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蘇成軍老師走進舒城城關二小教育集團龍舒路校區,活動吸引了百余名師生參與。課堂上,蘇成軍老師將自己親手制作的精美竹編工藝品一一呈現,向同學們講解竹編(舒席)的起源和制作手法,并在講解結束后發放竹編,現場教學“竹編小船”的編織技巧,讓孩子們從“旁觀者”變成“體驗者”,在實踐中領悟非遺技藝的獨特價值。這不僅是一次非遺技藝的傳播,更是一堂生動的德育美育課。為弘揚傳統文化,感受端午氛圍,該館舉辦“琴話端午共知音”——六舒古琴非遺文化交流活動,活動現場六安、舒城兩地琴友們相聚一堂,以琴會友,彈琴論道,共同推動兩地古琴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藝術培訓全民熱“藝”。人才是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關鍵,舒城縣文化館充分遵循美育特點,充分發揮文藝輔導師資和文化場所優勢,精心策劃一系列針對不同年齡段、多個藝術門類的美育品牌活動,打造器樂、書法、聲樂、戲曲、舞蹈等特色藝術課程,為廣大群眾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為群眾生活增色添彩。文化館不僅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育文藝人才,也在不斷提升館內文藝骨干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培養“一專多能、多專多能”的群文“多面手”。5月21日,在六安市文化館聯盟崗位技能大賽中,該館群文工作者們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技術能力,分別榮獲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優秀獎2名的優異成績,充分展現出文化館業務人員的專業風采。
此次文化館服務宣傳周雖已收官,但公共文化服務依然在路上。今后,該館將繼續秉承“以文化人,以德潤心、以文惠民”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民心同頻共振、與所需相向而行,凝聚文化館力量、講好文化館故事、樹好文化館形象,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為打造“三色舒城”建設貢獻文化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