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舒城縣把握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特點,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積極搭建友好場景,做細做實新就業群體關愛凝聚和作用發揮工作,有效匯聚基層社會治理新力量。
夯實陣地基礎,構建多元服務空間。聚焦陣地友好,以“小家園”溫暖“大隊伍”,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舒新城市驛站等資源,建成25個休息歇腳、納涼避雨、飲水就餐、充電熱飯、應急用藥等功能于一體的“暖心驛站”,其中3家獲評“全省最美驛站”。聚焦營造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通過在社區公園、商業綜合體等顯著位置設置導航指引牌,精準標注驛站、友好商家等點位,為奔波在城區的快遞員、外賣騎手等群體提供“一鍵導航”服務。針對商圈節假日取餐難題,在城區萬達廣場等核心區域劃定5處電動車專用停放區,實現“即停即取、高效流轉”。成立“舒城新業態公益聯盟”,通過精心策劃親子閱讀、主題觀影、趣味運動會、免費體檢等活動,構建四季服務體系,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各類暖心活動50余場,惠及新就業群體2000余名,逐步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服務網絡。
完善政策體系,優化精準服務舉措。聚焦服務友好,以“小政策”提升“大效能”,出臺《舒城縣關愛凝聚新就業群體“暖新清單”》,聚焦新就業群體實際需求,在技能培訓、權益保障、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整合教育、司法、行業協會等資源,開通“一站式”服務專線,實現維權咨詢、法律援助“零障礙”。投入專項資金為1100余名電商從業者、快遞員、外賣騎手、大貨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定制專屬職工互助保障計劃。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為600余名新就業群體辦理工傷保險。建立“綠色通道”,對物流行業企業在辦理注冊、業務變更等業務時,提供“馬上就辦”高效便捷準入服務。2024年以來,多部門聯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2場,處理欠薪投訴5起、追討薪資2.51萬元,化解勞動爭議案件5起、挽回損失2.5萬元,政策宣傳覆蓋率達98%,切實讓新就業群體勞有所得、憂有所解。
搭建聯動平臺,激發群體協同效能。聚焦組織友好,以“小平臺”推動“大治理”,搭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多方協同平臺,引導新就業群體發揮職業優勢參與社會治理。打造“舒新向黨”社區報到平臺,吸納新就業群體黨員職工擔任兼職網格員、食品安全監督員等,目前已有160余名新就業群體完成社區報到,20名新就業群體成為移動網格員。深化“無事找書記”黨建引領積分制管理,鼓勵“平安騎手”參與社區治理,借助其走街串巷的職業優勢,及時發現上報交通隱患、矛盾糾紛等問題線索,截至目前,累計收集有效信息50余條。開展“四亮”行動,培育“雷鋒車隊”公益品牌,組織愛心送考、物資捐贈等志愿服務15次。建立先進典型培育機制,通過設立“三八紅旗手”工作室、舉辦勞模講堂等形式,培育市級以上先進典型6人,營造行業爭先創優濃厚氛圍,推動新就業群體從“服務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