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棠樹鄉以開展“‘無事’找書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試點”為契機,創新開展“道德銀行”積分制工作,將群眾德行善舉量化入行、物化增效、固化成風,全力打造崇德向善良好社會氛圍,探索出一條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在烽西村的“道德銀行”內,一排排貨架上整整齊齊擺放著洗衣液、抽紙、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村民可依據自己的道德信用積分選取物品。烽西村民兵營長卜新生說:“今年我們重點將積分獲取與環境衛生整治行動相掛鉤,鼓勵引導村民清潔自家房屋周邊,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群眾參與率和積極性很高”。
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轉習慣,積分兌換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實惠和便利,也讓基層社會治理既有“分值”更有“價值”。烽西村村民劉會穩說:“我們村委會在就近場所設置積分兌換服務點,展示積分兌換物品標準,實行積分榜公示,根據積分排名獲得精神鼓勵、物質獎勵。這些都是公開透明的,而且營造出了一種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在深入開展“無事”找書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中,烽西村“兩委”干部進組入戶,通過“板凳會”,發放宣傳冊頁、微信群等形式。讓常年居住在家的農戶都能成為“道德銀行”的客戶,去年烽西村發放“道德銀行”積分存折245份,群眾參與面達80%以上。
為了規范操作流程,避免評議不公平公正問題出現,烽西村把基層治理事務劃分為社會治安、公益美德、鄉村建設、和諧家庭4大類39個小項,制訂出25個正面事項清單和14個負面事項清單,將基層治理事務精細化、具體化,使積分評定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在召開年終兌現大會時,村里還評選出5戶“道德示范戶”,向他們頒發獎牌和流動紅旗,每戶直接加50分。截止去年年底,群眾累計積分25434分,兌換生活用品2000多件,折合現金2.54萬元。舒城縣棠樹鄉烽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汪大中說:“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好‘道德銀行’積分制的激勵作用,以存美德、掙積分、取實惠的方式,讓更多村民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的各個環節中,激發村民干事創業、參與發展振興的內生動力,推動基層治理和文明實踐深度融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