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顯鎮梅山村桑枝木耳扶貧基地迎來2025年第一茬木耳豐收。走進基地標準化種植大棚,菌棒袋整齊吊掛,成熟的木耳密密匝匝,工人們正有序采摘,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一“小木耳”產業,正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黨建引領,激活集體經濟“一池春水”。自2017年起,五顯鎮梅山村以黨建引領為抓手,通過“黨支部+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將桑枝木耳種植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突破口。通過科學規劃,建成占地約15畝種植基地,內含4座標準化大棚、3個晾曬棚、SC食品認證車間1個、自動化凈水噴灌設備一套,實現規模化、智能化生產。目前,基地年生產黑、白木耳約1.5萬斤,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6.5萬元,產業效益顯著提升。
富民增收,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桑枝木耳產業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成為群眾增收的“致富傘”。2024年,基地累計吸納周邊15名村民就業,戶均年增收1000至2000元。村民王大姐一邊采摘木耳一邊笑著說:“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既能顧家又能增收,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科技賦能,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樣板”。下一步,五顯鎮梅山村將圍繞“做精品質、做強品牌”目標,協助該企業深化木耳產業鏈條,推動技術升級與產品深加工。同時,利用“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模式,拓寬市場渠道,提升產品附加值。村黨支部書記李幫軍表示:“我們致力于將桑枝木耳產業打造成可復制、可持續的鄉村振興樣板,讓‘小產業’釋放‘大能量’,為鄉村振興提供鮮活經驗。”
如今,五顯鎮梅山村以“小木耳”書寫“大文章”,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振興之路,為鄉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生動實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