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補償安置工作是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與涉遷群眾利益息息相關,同時也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工作。在具體工作開展中,縣征收服務中心緊扣確權評估、政策執行、補償資金、安置分配、房源監管、信息管理等六個重點環節,健全機制、規范流程、陽光操作,閉環化落實征補安置各項工作,讓征補安置工作更加公平和諧、透明陽光。
抓確權評估,完成角色轉變。在確權登記上,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建立第三方測繪、評估機構庫,實行房屋測繪、土地測量、房地產價格評估、資產評估等第三方機構參與房屋附屬物確權登記的工作機制,實現從“運動員”到“裁判員”的角色轉變。在評估工作上,制定房屋征收評估服務公司第二階段成交供應商選定方案、單個安置房項目評估服務價格細化方案,規范執行測繪邀標程序,優化評估服務價格結算機制,防范關鍵崗位風險的發生。
抓政策執行,落實法制審查。在征補安置方案實施上,注重對征收內容的可行性、周密性開展法制審核,先后完成舒城縣海創發電、杭埠河治理馬河口切灘等2個項目搬遷補償安置方案審核。在執行縣城規劃區范圍外集體土地上補償安置“1+3”政策上,落實“四個獨立”專班核查機制,完成G346(舒茶至廬江湯池段)升級改造項目38戶放棄宅基地戶的條件審核工作,推進“1+3”政策成熟落地。
抓補償資金,優化“雙審”機制。規范征收資金使用,精簡土地和房屋征收補償資金撥付環節,實行縣財政部門直接撥付征收補償資金的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購房券開具、使用及結算流程的通知》,實施“經辦人員及股室負責人初核、分管負責人復核”的雙審核,健全購房券開具、使用、兌付等情況定期核對機制,保障購房券資金的合法合規使用。
抓安置分配,制定流程指南。出臺《舒城縣安置房分配工作流程指南》,以安置房分配前、中、后三個時間線為主線,圍繞安置房移交、安置信息公示、安置房分配、安置房分配后有關工作等內容,對工作時限、環節銜接、程序報批、責任分工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提高分房效率。2024年先后完成繁華里、清溪園東區、新樂府等地塊安置房分配6004套、安置面積約61.86萬平方米。
抓房源監管,實施分類處置。制定規范全縣空置安置房源管理規定,按照“先分配、再統籌、后處置”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明確下剩安置房源管理責任劃分、處置方式、管理方式及監管措施。開展全縣區域內已分配的所有集體土地安置房不動產權辦證工作,讓每套安置房都有“身份證”標識,促進厘清已分配使用和未分配房源狀態。采取實施定期檢查、年度巡查、隨機抽查等監管方式,落實空置安置房源常態化動態化管理。
抓信息管理,強化數據賦能。優化升級信息管理系統,增加安置房源和安置房辦證模塊,落實從前期被征收人的信息采集,到房屋確權、協議簽訂、補償安置、后期安置房分配管理的數據化管理,實現實時對安置信息進行統計分析,讓工作任務在落實、監督、反饋上更加信息化。目前舒城縣征遷安置管理系統已累計導入安置房源信息40127條,安置信息18634條,掃描導入檔案16847條。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