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一年豐收時。眼下,棠樹鄉再生稻頭季迎來收割期。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一排排水稻被攔腰割斷,金燦燦、沉甸甸的稻谷很快便顆粒歸倉。
再生稻是播種一次、收獲兩次的水稻,頭季收割后,利用好稻樁重新發苗、長穗,能夠再收一季,再生季具有生長期短、成本低和米質優等特點,經濟效益顯著。
在棠樹鄉寒塘村的田間地頭上,金黃的稻穗沉甸甸地鋪滿整片田野,種糧大戶程青松正組織兩臺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并對頭茬再生稻進行收割,一排排的水稻被整齊地割下,同時經過脫粒、分離、清選等流程,秸稈碎屑從后方出雜口處飄出,金黃的稻谷瞬間被“收入囊中”。
“這種再生稻割完以后,經過放水、施肥,用不了多久,就會長出新的禾苗,效益相當的好!”正在現場指揮農機收割的種糧大戶程青松介紹,現在收割的是頭季再生稻,畝產機口稻1470斤。從插秧、施肥、打藥,再到最后的收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再生稻頭季每畝增產約25公斤,畝均增收50多元。”
“今年的再生稻喜迎大豐收,一方面不僅采用了機械化插秧技術,使水稻倒伏的情況大量減少,而且通過科學化的管理,無人機打藥施肥技術提高了作業效率;另一方面是今年風調雨順,雨水充足,為水稻豐收奠定了基礎。”鄉農綜中心主任張德清介紹道。
據了解,該鄉再生稻種植面積達4100畝,單產600公斤,畝產收益1400元,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得到空前的提高。
下一步,該鄉將加大再生稻種植推廣的力度,大力實施“藏糧于技、藏糧于地”戰略,為種糧大戶提供“店小二”的技術服務保障模式,堅決扛穩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不斷推動全鄉農業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棠樹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