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母橋鎮充分暢通民眾訴求渠道,利用網格員系統結合日常工作遍訪村組為居民答疑解惑、辦理訴求、化解糾紛,造就轄區內村組一派和諧融洽景象。
多方渠道收集民意。一直以來,該鎮黨員干部將這句話當作中心任務貫徹落實,大家利用日常工作開展之余走進組內,進到戶中與居民促膝長談詢問近況,了解對村工作開展是否有好的建議,是否有想要反映卻一直沒有說出來的訴求;對于收集民意最佳時間點,該鎮長沖村將目光放在了晚間執勤巡邏上,他們戴上紅袖章拿起橡膠警棍走到居民家中,給予大家帶去安全感的同時借機與之敞開心扉交流。截至7月底長沖村共辦理群眾合理訴求百余件,采納較好工作開展建議7件,其中不少都出自晚間巡邏期間的入戶走訪。
急難愁盼立即處置。“我這一田的秧苗可咋辦啊!”七月中旬連降大雨,眼見著自己還未生長壯實的秧苗被雨水沖刷淹沒,該鎮長沖村小河組居民蔣昌運急的冒雨繞著田四處轉悠,這舉動正好被入組執行防汛巡查的村兩委干部小徐看到,上前問明緣由后,小徐第一時間上報到村,支部書記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與多名干部趕到現場,查看渠道水流走向后,大家齊心協力用麻袋填土將長農支渠口堵住截斷水流,又忙著幫助老人將田口打開排水,付出一個小時的努力后,秧苗重新露頭,老人下田將倒下的秧苗扶正后,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群眾有急難愁盼立即處置,群眾的合理訴求馬上辦理,是張母橋鎮黨員干部一直在履行的責任。
矛盾糾紛合理化解。“牙齒也會咬到舌頭,村民之間有矛盾糾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調解委員會要做到的是充分發揮好中心組網格員作用,第一時間掌握正在發生的矛盾,第一時間化解矛盾!”村民委員會接到網格員匯報,長沖組劉大哥與承包大戶之間發生矛盾,只因大戶未劉大哥允許將農機具停放在他家屋旁導致水泥地受損。農耕關鍵時期,劉大哥扣下農機具不讓下田,獲悉事態緊急后,村調解委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當起和事佬安撫劉大哥憤憤不平的內心,同時聯系承包大戶商定修復水泥地日期,一番調解后,劉大哥不僅消了氣,還同意將水泥提供給大戶停放農機,正如調解委員所說,化解居民間的矛盾,往往就是幾句好聽話的事情,但是這好聽話沒人說,矛盾就會越積越深。
據悉,張母橋鎮已然把“訪聽辦促”融入進眾多工作開展當中,下一步,該鎮將持續穩固轄區和諧發展,致使居民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