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棠樹鄉三拐村,隨處可見用磚塊砌成的形狀各異的小菜園,西紅柿、黃瓜、生菜、莧菜等地產蔬菜長勢喜人。菜園不大,卻很討喜,村民們松土、施肥、采收,望著自家“琳瑯滿目”的小菜園,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人居環境整治讓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了。房前屋后,包括路邊,我們不要求種什么花花草草,就給我們種點蔬菜,很實用。”69歲的村民汪得存正在小菜園割韭菜、采豇豆,準備中餐菜肴。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家園子里種的蔬菜品種多,夠我們一家吃的,新鮮又健康。”
據三拐村黨支部副書記胡于勝介紹,2019年起,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村里將房前屋后的整治作為重點,動員村民清理堆放的雜物、蔓生的雜草、坍塌的院墻。同時,村里將廢棄磚塊收集起來,根據群眾意愿以及各家各戶的地形、位置,砌設圍欄,打造“小菜園”“小花園”,在扮靚村莊顏值的同時,保留原汁原味的田園風情。“如今,一個個‘小菜園’不僅成了家門口的‘微景觀’,也規范了村民的種菜行為,通過管護門前菜園,群眾維護村莊環境的積極性、主動性變得更強了。”胡于勝說。
在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中,棠樹鄉通過村“兩委”帶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引導群眾利用自家房前屋后邊角地、空閑地、撂荒地種植蔬菜、水果等農作物,在建設和美鄉村的同時,做到“添景”“添金”兩不誤。
“我們充分聽取群眾建議,因地制宜進行改造,將老百姓的房前屋后以及道路兩邊的空地開辟成小菜園,讓群眾種植一些時令蔬菜,并實行‘門前三包’。”胡于勝介紹,“這樣一方面減少了綠化投入和日常管護費用,給村集體節省不少資金。另一方面,也能給村民減輕生活開支,實現一舉雙贏。”
近兩年,棠樹鄉以低成本、接地氣的方式打造可觀賞、可采摘的小菜園,讓村民的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鄉村更具“煙火氣”。各村還將“小菜園”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繪制10余處鄉土味十足的墻面彩繪,農耕、園景、彩繪……一墻一色、一步一景,儼然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棠樹鄉黨委副書記魏兵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小菜園’的建設帶動作用,以點帶面,助推人居環境提升工作走深走實,不斷刷新鄉村顏值,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