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天氣持續高溫少雨,給夏播帶來了干旱“烤”驗。近日,闕店鄉轉水灣村的田間地頭農機轟鳴,村民正在忙著開展抗旱搶種。一支身著紅馬甲的“黨員志愿服務隊”格外顯眼,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帶領群眾引水灌溉一幕幕的抗旱畫面,繪成了仲夏時節火熱的奮斗畫卷。
今年入夏以來,面對旱情,闕店鄉轉水灣村黨支部,瞄準群眾急難愁盼,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用實際行動辦好民生實事,為秋糧豐收提供堅強的水利支撐,以實干擔當答好了新時代“闕店民生”考卷。
“群眾有困難,黨員干部就要主動搭把手、幫幫忙。只有給群眾辦實事兒,才能讓群眾信服。”闕店鄉轉水灣村黨支部書記趙后年介紹,日常工作中,該村黨支部將解決民生實事作為服務群眾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將黨建“雙提升”工程融入“五星”支部創建,與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建設等中心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為民辦實事上歷練黨員干部黨性修養、提升能力素質。
“產業加速發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員干部,能力、素質提升是關鍵。”趙后年說。據了解,近年來,該村以開展農村黨建聯動“雙提升”為抓手,在全村范圍內開展黨員聯戶制度,全村48名黨員分成5個黨小組,以“五星”支部創建為統領,扎實開展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解”,收集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等身邊事,積極謀劃、協商并及時解決。眼下,“有困難找支部”成了村民的共識,村黨支部的“主心骨”作用愈加凸顯,轉水灣村連續多年為評為“零訪村”。
“群眾眼睛是雪亮的,黨支部是不是真心實意為村子謀發展、為群眾謀福利,群眾心里清楚。”該村干部楊映輝介紹,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村“兩委”干部帶頭捐款,引導在外成功人士和群眾積極參與,累計籌集資金用于加寬道路,解決道路窄的問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群策群力,廣泛收集村史資料,計劃結合精品示范村修建轉水灣村史館,促進了鄉村文化發展和紅色教育陣地的繁榮;矛盾糾紛化解方面,黨員牽頭組建“五老隊伍”,參與調解矛盾糾紛;村莊建設方面,發動黨員參與招商引資,主動幫助企業協調基礎設施建設,組織招工培訓,為項目落地保駕護航。
目前,該村形成了以轉水灣香椿專業種植合作社、龍祥種植專業合作社為龍頭企業的村級共同發展群體,有效帶動周邊50多名勞動人口務工,2023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隨著一樁樁實事落地,群眾的幸福感不斷增強,“最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不斷涌現,鄰里之間互幫互助成為常態。
“我之前一直在外務工,去年春節回來,感覺家鄉變化真大,以前的泥巴路都變成了水泥路,家門口就有工廠,照顧小孩的同時還不耽誤掙錢,能在家門口務工讓我很開心。”在家門口上班的趙雪說。
走進闕店鄉轉水灣村,一排排樓房整齊排列,人居環境干凈整潔,文化廣場、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場地機器轟鳴,香椿種植基地一片生機勃勃。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轉水灣村黨支部就像一面旗幟,帶領全村群眾不斷向著美好生活邁進。趙后年表示,下一步,轉水灣村將持續推進農村黨建聯動“雙提升”工程,加快產業發展速度,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釋放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新動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