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城關鎮創新 “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從舒美紅色小區建設、網格化管理、服務品牌創建等方面著力,匯集治理力量,紓解治理難題,開啟小區治理“一扇新門”。全鎮小區治理煥發新氣象、迎來新面貌。
建強小區支部,小區治理有了“主心骨”。 2023年,城關鎮在全鎮開展“舒美紅色小區”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創建,重點抓小區黨組織建設。以黨建為抓手,組建了小區黨支部,成立了業主委員會,構建了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的小區治理體系。全鎮14個社區成立35個小區(網格)黨支部,建成了14個“居民之家”。整合42個規范小區,完善21個封閉獨立小區黨支部建設。把社區優秀黨務骨干充實到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推動黨組織向物業行業拓展延伸,黨建網絡覆蓋到小區。通過黨建共建、黨建帶群建,有效解決了小區治理和服務難題。2023年,城關鎮受理居民物業投訴200多件,都圓滿辦結,滿意率達98.5%以上。隨著小區治理規范,居民投訴明顯減少。
健全擴大小區網格,讓小區管理更高效。結合“紅色舒美小區”建設,城關鎮還壯大健全小區管理網格,促進網格化管理增效。位于縣城西南“遠大中央公園”是擁有入住7000人城區大型小區,為了增強小區管理效能,南溪社區按照區域內春溪園、濱溪園和溢香園位置分布,依園分成3個網格,每個網格建立了“包保樓棟網格員+物業管理員+社區包片干部”三方聯管機制,實現安全隱患和矛盾糾紛“快發現、快跟進、快處理”,第一時間把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網格內。多元力量向小區網格匯集,增強了共治合力。去年以來,城關鎮社區結合創建“舒美紅色物業”,通過建立“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的治理機制,抓黨建、促治理,開展定期議事,加強監督管理,為社區網格化管理注入新鮮血液。
創建服務品牌,促進治理與服務效率提升。近年來,城關鎮結合社區實際,積極探索社區治理與服務方式創新,通過服務品牌創建,讓治理有溫度有高度。城關飛霞市場及周邊小區商戶多、人員流量大。為了抓好文明市場建設,飛霞社區依托市場資源,圍繞“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專業市場”非公黨建,積極打造“小個專”市場小區共建共治品牌。據此組建了由人大代表、商戶和居民代表,以及社區網格員、物管員等參加的志愿服務隊。商圈黨員志愿者自發“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示范帶動其他商戶和居民參與文明創建、環境保護、治安巡邏、安全生產和市場糾紛調處等志愿服務,市場營銷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商戶之間矛盾糾紛明顯減少,市場文明與商貿繁榮“美美與共”。如今“小個專”黨支部已成為在飛霞市場上高高飄揚的一面鮮紅旗幟。
豐富文化教育,激發居民參與治理主體意識。2023年,該鎮中大社區成立了舒城縣首個社區治理學院,并依托學院聚合的人才、技術和資源優勢,開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與服務能力培訓教育。引導居民樹立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讓居民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從“參與者”轉變為“行動者”。城關鎮通過組織豐富的社區文化活動,培育社區“文明花開”。飛霞社區挖掘“李公麟”書畫院的歷史文化積淀,組織 “李公麟”書畫展和朗誦、象棋比賽等文體活動。并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道德講堂、“舒城好人”等精神文明建設宣講,居民參與度高,促進了居民精神受熏陶、思想受教育、心靈受洗禮,凝聚了居民建設共同家園的精神力量。
下一步,城關鎮將繼續擴大并高質量實施“舒美紅色小區”創建,穩步推進業委會(物管會)履職試點,理順業主與業主、業主與物業之間的溝通聯系,持續為小區治理有效與服務高效注入活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